欢迎书友访问Woo16小说
首页八夫临门 分卷阅读15

分卷阅读15

    时期的作品,因为

    “那时的思想家认为,是太阳神安排宇宙秩序,国王则受神的委托”,而这首诗恰好反映了

    这种思想。   (二)现在是赏析时间   (1)洞彻生命与死亡的诗   准备工作作完

    之后,可以具体来谈了,先谈前两首。   一位古希腊人说过,埃及人的生命在于为死做

    准备。这话有一定道理。古埃及人非常热衷于修   造坟墓,雕刻墓室,把尸体“精工细

    作”成木乃伊——这些“为死做准备”的工作的确曾耗掉了他们的很多时光,也说明了他们

    是相信灵魂再生,迷恋死亡的。   其实,古埃及人对死亡的迷恋和敬重,只是源于对生

    命的热爱和敬重。生命是快乐的,死亡是恐怖的,但如果死后可以再生,那么死亡也就不再

    恐怖,甚至是值得迷恋的了——他们的这种看法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古埃及人对生命才是更

    为看重的。   所以多数古埃及人对人生的态度往往是积极的,现实的。他们知道,生命

    是短暂的,所以活着的时候应该充分享受生活,人生的意义也不在于为死做准备。   在

    中王国时期创作的一卷纸草上曾经写着这样一句话:“愉快地享用自己的财富,什么也不要

    拒绝”。同期的另一首诗里则这么说:“快活些吧,驱走有朝一日你将成为幽灵的想法!人

    生在世,须及时行乐!任何美好的东西都不能带到彼界,到了那里决无回头路!”   由

    此可见,古埃及人对生与死采取的是什么态度。“肉体凋谢了,它的欢乐消逝了”这首诗反

    映的就是这种态度。你看,诗人分明认为人一旦死亡,欢乐也就随之消逝,所以还是“寻欢

    作乐在今朝”的好。同时,诗人对死亡也不那么恐惧,因为他觉得死者的亡灵能走上“阳光

    普照的路”。不过,诗人对灵魂再生说到底还是有些怀疑的,因为他也不清楚“最哀悼的那

    些人,他们现在何处”。总的来看,诗人认为,既然“死亡不分今和明”,生命又是如此短

    促,还是该珍惜人生,时刻“欢笑”。   “死亡今天就在我面前”这一首,从表面上看

    倒验证了那个希腊人的话,但其实又未必尽然。   这首诗是组诗“一个人与他的巴的辩

    论”中的一首,创作于第四王朝,属中王国时期的作品。它属于教谕文学类,但却一反传统

    的宣扬厌世思想。我们已经知道,多数的古埃及人虽对永恒世界十分向往,对生活的态度也

    很积极,而这组诗的作者却只想从死亡中寻得解脱,这是为什么呢?   为了更好的解释

    这一点,让我先把这组诗的大概内容从《古埃及文化求实》里抄出来:   一个人遭受不

    堪忍受的重荷,想一死了之。他的“巴”(巴,即灵魂。被画做长着人头,人手的鸟的形象

    。我用的电脑里自从存了一幅巴的图片后,从此就有灵性了J)被他对生命的抱怨所激怒,

    威胁要离开他。他十分恐惧,因为没了巴,他就不能在死后升天。(古埃及人认为,人死后

    ,巴可以飞走,但其尸体仍是巴依存的基础。)所以就请求巴不要离开,也不要反对他对死

    的追求。巴鼓励他享受人生,不必烦恼,最后巴终于被他说服,答应和他在一起。此人对痛

    苦的倾诉和对死的渴求,是通过四首抒情诗表达的,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三首。   读罢

    此诗,你会发现,诗人既洞彻了死亡,也洞彻了生命。诗人也曾热烈地追求过生活,但最后

    ,他发现生命虽绚美如荷花,但亦短促如急雨,生的快乐即使再值得追怀,终究不能成为永

    恒。相较之下,死亡才是永恒的,就像“荷花的芬芳”,“雨过后的晴天”,既能让人沉醉

    ,又能给人带来绝对的平和。所以,诗人一心等待着死亡的造访,其渴切的心情就像等待与

    久别的亲眷重逢时一样。   我不能否认这一点,即生命短暂,死亡才属于永恒。但是,

    如果你对人生不加以积极的追求,你的死亡也不会属于永恒,只会显得毫无价值。从这首诗

    里可以看出,诗人一定是遇到了某种无比沉重的打击,才失掉了生存的欲念的,这原因可能

    和社会的动荡有关,更可能和诗人本身的遭遇有关。不管怎样,都应该明白这一点:诗人曾

    经是


同类推荐: AV拍摄指南你闻起来香香的【中短篇肉文合集】情欲大赏(高H,肉文脑洞合集)太子宠妾(高肉)藏娇(H)赠我予白(全)林洛儿的被肏日子[快穿]女配逆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