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书友访问Woo16小说
首页逍遥江山 1626章:大器晚成传亘古

1626章:大器晚成传亘古

    “你可不是看不明白么,若是看得明白,历史的你,也不会怂恿了那个不知深浅的皇帝不顾群臣劝阻,执意御驾亲征,最终落得英国公张辅,泰宁侯陈瀛,驸马都尉井源,平乡伯陈怀,襄城伯李珍,遂安伯陈埙,修武伯沈荣,都督梁成、王贵,尚书王佐、邝野,学士曹鼐、张益,侍郎丁铉、王永和,副都御史邓棨等,皆战死,自己一国之君沦为鞑子的阶下囚,大明也有盛而衰,可谓是功不可没,这自然是后话,不要说这会儿说出来没人信,就是有人信了,自己也不能说,预测未来不是没有,可预测这样的未来,不把你当做妖孽杀了才怪呢?

    见杨峥没说话,王振心里咯噔了一下,紧张的道:“莫非,莫非咱家没那个建功立业的命?“

    “建功立业,你还真敢想啊?“杨峥嘀咕了声,忙收拾心神,本着事实就是的态度道:”怎么会呢,公公的格局可算是得天独厚,旁人羡慕还羡慕不来呢,建功立业还不是迟早的事情?“

    王振由于识文断字,一直在宫中被太监们敬重,期初倒没觉得,慢慢身边恭维的话儿听得多了,也就飘飘然了,自我感觉良好起来,也觉得自己与众不同,并非这池中之物,开创高力士,郑和一般的功业,指日可待,只是心里终究是没谱儿,一直想找个可靠,而有些本事的人看看,按说这样的人,宫中也有不少,比如内阁的三位杨大人,可人家那身份,直接忽略了他不说,就算能耐着性子,他说完自己的想法,他相信用不了多久,太监干政的大帽子一定会扣下来,一旦这个罪名坐实了,不要说一个王振,就算是十个王振也不够杀,那就得不偿失了。

    但这个事儿不问一问,放在心里终究是不踏实,好不容易今日碰上了杨峥,轮人品,人家平易近人,难得是两人关系还算不错,轮才学,人家的、可是京城经久不衰的名篇,就是那篇状元文章,每年的科举时,天下的士子都还要拿出来做样本,更别说他力压曾鹤龄,邢宽状元的事迹,满大街都在传,可谓是正儿八经的才子,由他给自己分析分析是最好不过了。

    “真的么,咱家怎么看不出来呢?“王振急切的道。

    杨峥被王振如此急切的想建功立业,不免感到好笑,事实上公平客观的说,眼前的这个太监,若不是制造了那场不该发生的厮杀,似乎也做出多少让人恨得牙痒痒的事情,比起后来的曹吉祥、刘瑾、汪直、魏忠贤算是好多了,只不过那场过错有些大罢了。

    “大器晚成公公可听过么?”杨峥笑呵呵的问。

    王振毕竟是个聪明人,聪明人说话不用说得太透,就能明白,这就是聪明人的好处。

    “杨大人是说,咱家也是大器晚成的那种?”王振试着问。

    “姜尚,字牙,或尊称子牙,其先人伯夷封于吕,以国为氏,因而也称吕尚。史称他“生而早慧,预知未来”。自幼喜好学道修礼,画阵比战。年长后进一步精研传统推数之术,善于洞察时事,分析形势,应时权变,是西周间的一个伟大政治家、军事家、经济改革先驱人物。为求贤主入西周、周文王拜他为师。他以文韬武略,不畏天命、不惧鬼神、顺势进取,佐周灭纣。以首功封齐,创建了东方大国――齐国的千载业基,受到永世赞誉。

    相传姜尚的先世为贵族,在舜时为官,因功被封于吕(今河南南阳),故为吕氏,名吕尚。

    姜尚虽抱补天凌云壮志,但仕途不畅,曾沦为贫民。为维持生计,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(今河南淇县)宰牛卖肉,又到孟津(今河南孟津县东北)做过卖酒生意。他虽贫寒,但胸怀大志,勤苦学习,始终不倦地研究、探讨治国兴邦之道,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,为国效力。直到暮年,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。

    大唐诗人陈子昂,早年没有用心读书,以至“年十八未知书”,都十八岁了,在学识上还一无所知,要改弦易辙,要急起直追,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,需要果断的抉择。果然,不久在父母教育下,他一旦悔悟,入乡校求学,便“慨然立志”,谢绝门客,专精文典。终于,数年攻读,一举成才。

    北宋散文家。与其子苏轼、苏辙合称“三苏”,均被列入“唐宋八大家”。字明允,号老泉。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,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,学业大进。仁宗嘉佑元年,他带领苏轼、苏辙到汴京,谒翰林学士欧阳修。欧阳修很赞赏他的、、等文章,认为可与贾谊、刘向相媲美,于是向朝廷推荐。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,文名因而大盛。嘉佑三年,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,他推托有病,不肯应诏。嘉佑五年,任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后与陈州项城(今属河南)县令姚□同修礼书。书成不久,即去世,追赠光禄寺丞……? 他们的功勋不小,可都是到了末年才做出一番业绩来,王公公还年轻,还怕没施展抱负的机会么?“杨峥道。

    王振听他将自己与姜子牙,陈子昂、苏洵等人相提并论,甚是高兴,嘴上却道:“杨大人见笑了,他们都是超凡入圣的人物,咱家哪能与他们相比,大人还是给咱家说说眼下吧?”

    “还算有些自知之明?老子还以为你当了个东宫太子属官已经目中无人了呢?”杨峥心里含糊了几声,略一沉吟道:“他们超凡入圣不加,可还不是人创造出来的,但凡有心,加上后天的努力,一旦时机到来,建立功业,还不是应该的?”

    王振一阵点头。

    眼看这个日后大明第一太监如一个听话的小学生一样,看着自己,杨大人登时涌出了几分成就感来,稍作停顿后,继续说道:“依眼下的公公地位是底了些,可架不住位置好啊?”

    王振双眼一亮,道:“杨大人此话怎讲?”

    杨峥呵呵一笑,道:“这不是明摆着么,东宫府?“

    “话虽不错,可太子的府上人也不少,未必就有我的好处?“王振小心的道。

    自古太子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东宫。东宫的官员配置完全仿照朝廷的制度,还拥有一支类似于皇帝禁军的私人卫队”太子诸率”(唐制)。而皇太子的妻妾也如皇帝的妃嫔一样,有正式的封号,如太子妃、良娣、孺人等。所以属下的官儿也不少,王振一个太监,一没势力,二没靠山,要说还真没什么优势,但杨峥知道,只要东宫的这位小太子在一天,整个大明就没有比王振更大的优势。

    见王振还没看清楚局面,杨大人颇有些替他着急,不等他回过神来,抢过话头道:“话虽不错,可也得靠关系不成,那些官儿是太子身边的人不假,可多是外臣,自比不上公公这个内官了,说句犯忌讳的话,如今公公与太子的关系,可比圣上的关系还要好几分,这一点我相信王公公不否认吧?“

    这一点王振的确不否认,自从当了这东宫属官后,他的任务是服侍太子,除了日常的陪读外,更多的是陪这个太子玩耍,一个三岁的孩子,在玩什么、如何玩上,他还真是花了不少心思,他先想着三岁的孩子能玩什么,他有过一个孩子,对于一个三岁的小孩的心思,倒也能琢磨些,这个时候的小孩,还不懂事,但对外面的世界十分好奇,喜欢听好奇的事情,玩好玩的东西,琢磨了这些,王振便亲自制作了一个风筝,风筝特意制作得很好看,然后亲自教给太子玩,要说这风筝是个孩子都喜欢,尤其是有风的时候,一来二去,玩得太子不亦乐乎,换个人来伺候,还不答应,加上他善于察言观色,碰上皇帝来视察的时候,王振总会将前朝一些盛德明君小时候立志的事迹,加以编排,他本就做过教书先生,对着那些才子,他教书的本事,着实不怎样,可教导一个三岁的小孩却教得得心应手,那些故事既好听又好记,说的多了,太子也记了些,没几日便奶声奶气的说给了朱瞻基听。

    朱瞻基对太子十分疼爱,一听三岁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事迹来,认为自己儿子日后定是个得道明君,大为高兴,对于王振也十分满意,赏赐不断,而其他太监除了羡慕外,也没什么法子,谁让人家是“先生”呢?

    随着日子越久,这主仆二人天天在一起,感情自是比朱瞻基这个作父亲的还要深一些,这一点王振如何不知。

    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

    第三更送上请围观,请订阅!

    ...


同类推荐: 怎么都想欺负恶毒女配(NPH)贵族学院路人甲也配谈恋爱吗女配是第三味药(nph执念沦陷(1v1H)被困赛博世界之后[NPH]色情生存游戏(NPH)纵容她(1v1 出轨 高H)折桃(1v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