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书友访问Woo16小说
首页策行三国 第329节

第329节

    第907章 郭嘉的辩证法
    孙策双手抱膝,前后晃动着身体,地图铺在面前的案上,上面画满了各种线条和圆圈,就像风云诡谲的局势,能看懂的人没几个。
    但孙策的心思不在地图上,他看着来回走动的郭嘉,脸上带着笑,但不是开心,而是嘲讽。
    自嘲。
    江东子弟兵第一次上阵表现可圈可点,包抄、迂回、伏击各种战术玩得行云流水,各部配合默契,体现了训练水平。阎行率领白毦士突袭郑宝的阵地,上演了一场斩首战术的典型演示。虽然对手只是一群乌合之众,含金量有限,但证明了斩首战术有效,如果运用得当,完全可以实现以少胜多的逆袭。
    战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,但本该不错的心情被郑宝的几句话毁了。
    郑宝在兵法上没什么造诣可言,他就是一个没见识的山贼,不值一提。可是和普通百姓相比,他却是颇有号召力的能人,否则不能聚集起数千人,占据一片山头。这样的人代表了一大批人,尤其是草根。
    孙策本来以为就是世家看不起自己——那倒也罢了,孙家门第不高是事实,没想到现在连一个山贼都看不起自己,不免恼羞成怒,觉得自己真是愧对穿越客的身份,拉低了平均水准,拖了穿越大众的后腿。
    郭嘉来回踱着步,又快又急,脚上生风。因为转身太猛,雪白的足衣歪在一边,已经露出脚后跟,甩来甩去,随时可能脱落。
    郭嘉忽然停住,站在孙策面前,目光炯炯的看着孙策。“将军,你决定了吗?”
    孙策抬起眼皮。“你的决定是什么?”
    “我还是建议示弱雌伏,但将军如果执意要示强,我也不反对。”
    孙策沉思了片刻。郭嘉原本是七分示弱,三分示强,现在这态度至少是五五开,甚至有七分示强,三分示弱的意思,转变从何而来?完全是因为意气用事吗?他可以意气用事,郭嘉却不能。他是谋士,他要时刻保持冷静理性才行。
    “愿闻其详。”
    郭嘉笑了。孙策虽然咽不下这口气,却还没有到失去理智的地步。他吁了一口气,仿佛吐出胸中块垒。“将军,所谓民意,大多时候只是人云亦云,不足为意。君子德风,小人德草,真正的智者会用民意,却不会被民意所用。老子云: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真正的强者不是兵多将广,而是能降伏自心。”
    孙策不解地笑了起来。“奉孝,你说的道理我都懂,可是说实话,要做到却不易。”
    “是的,以将军这个年纪,能够悟出舍己从人的道理已经难能可贵,如果还能知而行之,忍人所不能忍,未免太可怕。所以,如果将军真能舍己从人,恐怕袁绍不仅不会因此放心,反而会更加重视将军,将将军视为心腹之患,必欲除而后快。即使他想不到这些,田丰、沮授等人也会想到这些。”
    孙策一下子愣住了。他听懂了郭嘉的意思。示弱就是示强,示强就是示弱,在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定义。对田丰、沮授那样的谋士来说,他如果是破釜沉舟、勇往直前的项羽,威胁也许有限——强不可恃,项羽最后是失败者。如果他是忍辱负重、屡败屡战的刘邦,那才可怕——上善若水,身段超软的刘邦才是最后的胜利者。
    就像孙家兄弟,孙策战无不胜,但他遇刺身亡了。孙权能装孙子,既能嫁妹固好于刘备,又能俯首称臣于曹丕,但是他建立了孙吴帝国。普通人都喜欢孙策,看不起孙权,但真正的智者却会重视孙权。当孙权为了避免两线作战,向曹丕称臣时,刘晔就认为孙权才是心腹大患,建议曹丕趁机干掉他。
    他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,又有孙坚那样的父亲,好狠斗勇才是常态,能忍辱负重反而诡异,更容易引起田丰、沮授等人的警惕。如果被逼到这个份上了还忍得住,就算袁绍会满意,田丰、沮授也不会被他骗住。他们一定会建议袁绍将他作为最危险的敌人,继续进攻。
    继续示弱反而会暴露,不是暴露实力,而是暴露强大的内心。
    郭嘉转换态度并不是屈从于他的看法,而是他看到了示弱可能带来更危险的后果,所以他调整了方案。他的眼睛从来只盯着匹敌的对手,不在那些普通人身上。因为他知道那些人其实影响不了结果。
    孙策有点尴尬。这就是智商,这就是见识啊。郭嘉虽然没学过辩证法,但他懂得这个道理。这一流谋士的脑回路就是与众不同。
    “那我们该怎么做?”
    “用最简单的办法,展示将军的武力,让他们以为将军终究只是匹夫之勇。如何把握尺度,我想将军应该不用我提醒。”
    孙策的眉毛扬了起来。这招绝了,简直是针对田丰、沮授而设。你希望看到什么,我就让你看什么,却把我不想让你看到的藏起来。虚虚实实,勾心斗角,完全是顶级谋士与顶级谋士之间的较量。别看他论易能让虞翻低头,可是论心机,在这些人面前,他真没什么优势可言。
    “好,我明日便向汝南急行军。”
    郭嘉吐了一口气,抬头看了看帐角的漏壶。“噫,这么晚啦,早点睡吧。”郭嘉转身就走,走了两步,又停住,笑眯眯地看着孙策。
    “新年大吉,祝将军百战百胜,开创孙氏基业,为万年太平。”
    孙策转头看看漏壶,这才发现已经过了子时,除夕结束,新的一年来了。只可惜现在是在军营里,没法按照正常习惯守岁,只能说句吉利话聊表心意。
    “愿与奉孝共勉。”孙策顺口说道,突然想起一件事。“奉孝,朝廷有没有改元的消息?”
    郭嘉微怔。“为什么要改元?今年,不,已经是去年了,去年灾异连连,又是日食,又是山崩,又是地震,局势越来越坏,匆匆改元并不能解决问题,反而增添末世衰败之相。难道改初平为未平?”
    孙策忍俊不禁。郭嘉这嘴可真损的。他没有再说,心里却暗自嘀咕。按照原有的历史轨迹,今年应该是兴平元年才对,朝廷没有改元,看来这历史轨迹是真的跑偏了。如果按照郭嘉所说,匆匆改元往往是乱世之相,那朝廷没有急着改元,岂不是说朝廷气数未尽,虽然形势不好,还能稳得住?
    第908章 有眼不识英雄
    第二天一早,孙策召集诸将议事,一起吃了一顿新年饭之后,宣布进军汝南,争取尽快击退入侵的胡虏,恢复太平,为死难的百姓报仇。
    孙策在庐江驻留了大半个月,宣称要征剿山贼,实际并未主动进攻。一箭未发就离开了舒城,离开舒城后又按部就班,并无急于求战的迹象,诸将心里多少有些意见,只是没人会说出来。昨夜伏击成功,一战而歼灭郑宝、张多所部主力,总算出了一口恶气。现在又要正式发起攻击,心情顿时大好,轰然应诺。
    孙策命人通知程普,让他来接收俘虏。郑宝、张多等人被斩首示众,其他山贼由程普负责处理。两股实力最强的山贼水寇主力被歼大半,庐江的山贼水寇已成一盘散沙,有程普负责收尾绰绰有余,就不用孙策费心了。
    安排妥当,在新年第一天的朝阳照耀下,大军拔营向汝南进发。
    考虑到对手全是骑兵,来去如风,一旦遇袭,步卒会来不及布阵,孙策将大部分亲卫骑都派了出去,让他们行使斥候的职能。每五十人为一队,各有正副队长各一人,一旦发现敌情,即派两骑回报,轮流转换,确保情报能迅速可靠的传递。这也是让他们进行战前预热,如果遇到对方小股斥候,可以不用请示,即刻投入战斗,并确保取得胜利。
    孙策本人也没闲着。在阎行、马超率领的白毦士的保护下,由郭武、陈武等人陪同,他将主要的精力放在骑兵身上,却将一万多步卒主力的指挥权暂时交给了郭嘉。
    一天后,孙策到达颍口,收到了孙贲送来的消息:入境的三千骑兵向东去了,眼下正在沛国境内蕲县一带,看起来像是要进入徐州。
    孙策暗叫不好。他不知道刘和等人究竟想干什么,但是他知道陶谦与徐州世家相处不好,控制力还不如他。陈登父子光明正大的依附袁绍,陶谦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。一旦这些骑兵进入徐州,徐州的形势会比汝南还要困难,陶谦内外交患,甚至可能因此一败涂地。
    孙策与郭嘉商量,决定率领亲卫步骑追上去,牵制刘和等人,让他们不敢分兵四处袭扰,减少破坏。郭嘉则率步卒主力跟进,再让徐琨、孙贲、吴景分别从各自驻地出发,向徐豫边境集结,配合徐州军围歼这三千骑兵。
    战略层面的方案已定,战术层面尤其是短兵相接的形势瞬息万变,也无法预判,只能由孙策临机决断。孙策在这方面也有天赋,郭嘉对他有信心,只是提醒他不要本末倒置,别把自己当斗将,逞匹夫之勇。
    孙策答应了,随即率领义从营、白毦士和亲卫骑共一千五百人出发。为了安全,也为了便于补给,他没有急于越过淮水,而是沿着淮水南岸东行,先进入九江境,取道寿春、西曲阳,就食于沿途各县,减少辎重负担,轻装前进。
    吴景收到消息,下令沿途各县乡亭做好接应准备,并亲自赶到当涂与孙策会合。
    与程普相比,吴景这个九江太守做得更艰难。九江太守周禺是名士,与九江的豪强相处得很不错。周禺兄弟被杀,九江为吴景所占,那些人很不爽,虽然没有明面上反对,却也不肯主动配合,暗地里还组织反抗。这一带没什么大山,但水泽很多,大大小小近百个,夏天雨水多时连成一片,方圆数百里,那些人划着船,穿梭于纵横密布的芦苇荡中,别说征剿,进去之后还能不能绕出来都是个问题。
    吴景很苦恼,半开玩笑地对孙策说,早知这个九江太守这么难当,当初就听孙策的建议留在平舆了。这才一年多,他的头发就白了一半。
    孙策知道这一带不好治理,地势低尘,沼泽遍布,直到后世还有微山湖、洪泽湖、高邮湖等一系列的湖泊。况且原始森林密布,虎豹之类的猛兽都随处可见,藏几伙盗贼还不是小菜一碟。
    不过有治理吴会的经验在先,孙策并不着急。盗贼只是末,世家豪强才是本。盗贼不是被世家侵夺土地,不得不落草为寇,就是受世家资助支持甚至直接控制的黑社会。控制住世家豪强,盗贼就成了无源之水,无根之木,到时候是抚是剿,都会比现在容易得多。
    当然,吴景这么辛苦,和他本人能力不足也有关系,要不然他当初也不会建议吴景留在平舆。
    “等打完这一仗,你还是回平舆吧。”
    吴景连连摇头。“算了吧,平舆也轻松不到哪儿去。你整治了那么久,花了那么多心思,结果袁绍一来,几乎整个汝南都动摇了。”
    “几个跳梁小丑而已,不足为患。跳出来更好,跳出来我才好收拾他们。这种有眼不识泰山的蠢货,没有资格在乱世生存下去。”
    吴景打了个冷颤。孙策看起来云淡风轻,可是他却听出了孙策的杀气。孙家父子都喜欢杀人,但又略有不同。孙坚是逼急了就杀,不问后果。孙策能忍,轻易不杀人,但他要么不杀,杀起来就不是一个两个,而是直接灭门。这次汝南世家响应袁绍,正好给了他机会,到时候不知道要杀多少人。
    “有没有不和袁绍眉来眼去的世家?”
    吴景想了想。“有一个,我还向他借过粮。”
    “谁?”
    “鲁肃。他是东城人,征剿全椒、阜陵山贼的时候,我途经东城,军粮吃紧,找他借过粮。”
    孙策看着吴景。“既然有这样的人,阿舅何不招至麾下?”
    吴景苦笑着摊摊手。“我何尝不想。可鲁肃不肯依附袁绍是因为他攀附不上,索性观望,未必就肯屈就俯就于我。当初他借我粮食,我就曾想邀他入幕,以表谢意,被他婉拒了。”
    孙策没有再说什么。鲁肃是何等样人,吴景根本没看出他的志向,把他当作欲攀附袁绍而不得的普通豪强,鲁肃自然也把他当普通人看待,怎么肯屈尊俯就。英雄惜英雄,不是什么人都能入眼的,只有遇到周瑜那样他看得上的人,他才会坦露心胸。如今周瑜太忙走不开,就让我来完成这个历史使命吧。
    第909章 鲁肃
    东城现属下邳国,在东汉前期却属临淮郡,所以史书上记载鲁肃是临淮东城人。其实在这个时代,临淮郡早就不存在了。汉晋之际三国纷争,疆域不定,记载常有错乱。
    东城在当涂东南,有三百里之遥,而且中间有一些沼泽地。项羽当年在垓下战败,本想逃回江东,就是在阴陵一带迷路,误入沼泽,耽误了时间,这才被汉军追上。孙策此刻打算赶去东城拜访鲁肃,吴景强烈反对。他觉得孙策是小题大作,鲁肃不过是一介豪强而已,不值得孙策这么费心,派一个信使去就行了。
    孙策没有接受吴景的建议。如果鲁肃这么容易请,那他就不是鲁肃了。不过他没有和吴景解释,只是说我第一次掌骑,长途急行军是我演练项目之一,只是顺道去一趟东城而已,并非刻意。
    吴景将信将疑,只得放行。看着孙策行色匆匆的背影,吴景直摇头。
    “年轻人就是毛躁,不知道轻重缓急。”
    孙策不知道吴景怎么评价他,他也不在乎。这就是代沟。四十而立,这个年纪的中年人正处于人生之中自我感觉最好的时候,面对年轻后辈,他们有经验和一定的地位,面对年长的前辈,他们的体能还能支持思想,所以会有一种迷之自信,尤其是对年轻后辈喜欢挑刺。以程普的宽厚尚且挑剔周瑜,更何况吴景。
    孙策常常觉得吴家的精华都被母亲吴夫人一人独占了,舅舅吴景一点光也没占着。如果不是身份特殊,仅凭他自己的能力,他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。
    这个九江太守就做得很不称职。
    孙策用两天时间赶到了东城。与淮北紧张的局势相比,东城显得特别宁静。这和东城的形势有关。东城属下邳国,却在下邳的西南端,离最近的淮陵和高山都有两三百里,和九江郡的阴陵反而更近一些,但也有一百三十多里。那里打得再厉害,消息传到这儿也泛不起什么涟漪。
    当孙策率领一千多骑出现在城外的时候,东城县吏民大惊失色,四散奔走。
    鲁肃家并不在城里,而是一个独立的坞堡,不算特别大,但是看起来很坚固。上面有人瞭望,孙策等人出现在视野中的时候,他们就敲响了报警的铜锣,等孙策来到坞堡前,吊桥已经拉起,堡上人头攒动,矛戟如林,弓弩都已经上好了弦,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。
    孙策勒住坐骑,打量着鲁家的坞堡,暗自叹息。吴景真是个庸才啊。鲁肃是个普通的豪强吗?就算没有穿越者的优势,仅看这架势也知道鲁肃不简单。这么大的坞堡,没有三五百人根本守不住。从城头井然有序的人员分布和波澜不惊来看,这些人也不是乌合之众,而是接受过基本军事训练的精锐,说明鲁肃本人通晓兵法,有治兵之能。
    千里马常有,伯乐不常有。吴景显然不具备伯乐的眼光,鲁肃愿意搭理他才怪。
    “来者何人?光临寒舍有何贵干?”城头人群散开,一个身材魁梧的年轻汉子出现在孙策面前,国字脸,浓眉大眼,唇上一抹短须,神情从容,根本没把孙策和他身边的千余骑放在眼里。数名彪形大汉站在他身后,却被他的威势所掩。
    孙策打量着此人,心道罗贯中真是坑人不浅。如此一个豪气逼人的英雄,怎么到了他的书里就成了一个软弱无能的老好人?最过份的是颠倒是非,明明是鲁肃单刀赴会,痛斥关羽,却成了关羽单刀赴会,把鲁肃吓得魂不附体。
    孙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关羽。关羽已经下了马,一手提着青龙偃月刀,挽着马缰,一手抚着胡须,仰头观望着鲁家的坞堡,也不知道是羡慕还是不屑。
    “云长。”孙策招了招手,把关羽叫了过来。“你嗓子好,声音洪亮,又读过书,为我上前通报姓名。”
    关羽很得意,一推胡须,慨然应诺。他倒提青龙偃月刀,大步来到吊桥前,城头鲁肃看了,不禁眼神一缩。关羽的外形太出众了,九尺多的身材,漂亮的胡须,手里又提着一口从未见过的长刀,龙形虎步,一看就知道武功高强,绝非等闲之辈。他也算见过不少英雄,本人也有一身好武功,箭术、刀法都出类拔萃,自认罕逢敌手。可是看到关羽,他第一次没有必胜的信心。
    孙策离得并不远,也就是一箭之地,他看得清关羽的位置。关羽离孙策比较远,说明他不是孙策身边的人,很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部下。这样一个伟丈夫甘心做孙策的部下,可见孙策亦非等闲之辈。
    虽然还不知道对面那人究竟是谁,鲁肃已经生出三分景仰之心。
    关羽运足丹田气,大声说道:“大汉讨逆将军,领会稽太守,江东孙策孙伯符,率麾下勇士五百,精骑一千,巡猎至此,闻说鲁君侠义,特来拜会,欲与鲁君共论天下大势。”
    城头一片哗然,像风掠过水面,随即又安静了下来。
    鲁肃神情微变,抬起头,看了看远处的孙策,尤其是盯着孙策身后大纛上的烈焰凤凰看了又看,已经知道来人是谁,不禁心中一喜,大声说道:“你说的可是人称小霸王的孙将军?”
    “正是。某乃……”关羽很满意,正准备报一下自己的名字,抬头一看,鲁肃已经不见了,顿时无语,讪讪地闭上了嘴巴。正在这时,吱吱咯咯一阵响,吊桥放下,堡门轰隆隆地打开,鲁肃大步流星地从里面走了出来。他来到护城河边的时候,吊桥还没放平,鲁肃紧走几步,冲上吊桥,站在吊桥前端,吊桥刚刚落地,他便赶了过来,拱手施礼。
    “在下正是鲁肃,观足下容貌奇伟,想必是孙将军麾下勇士,敢问足下高姓大名,身居何职?”
    关羽张着嘴,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。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孙策的部下,但这时候和鲁肃说这些似乎又不太合适。怎么介绍自己,他还真没准备,想了好一会儿,只好含糊的说道。
    “在下河东关羽,字云长。”
    鲁肃看着关羽,等着下文。按照惯例,他身为主人,与关羽这样一个通报姓名的人打招呼,不管孙策是什么样的身份,都算给关羽面子。关羽不仅应该报上姓名,而且应该报上官职。初次见面,他不方便直呼其字,称呼官职是最合适的。
    但是关羽迟迟没有下文,尴尬地看着鲁肃。两人四目相对,都有点懵。


同类推荐: 穿书之欲欲仙途(NP)嫁姐(姐弟骨科、1V1)城里来了一位县太爷如影随形逢莺为幸(民国先婚后爱)老师,再来一次淫神 (高H原神同人)淫液香水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