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书友访问Woo16小说
首页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 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 第342节

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 第342节

    姜沃收起此书,想想她跟媚娘做的事:这,良心还是有点痛的。
    而灞桥柳树旁,王神玉看着渐行渐远的车马行队,忽然对旁边的裴行俭道:“守约,其实这回备旱事,你知道我最烦的是什么吗?”
    裴行俭其实猜到了,但还是做请教状:“王相请言。”
    王神玉一声长叹:“是刘仁轨要做尚书左仆射了。”他真是不愿与那种急三火四,凡事专断甚至‘莽行’的人共事!
    裴行俭:……怎么说呢,您知道刘仁轨最烦恼的是什么吗?!
    第210章 设套
    中午时分,马车停在长安城外第一处官驿小歇。
    屋内,姜沃手里握着一根柔韧的柳条。
    这是今晨灞桥之上,友人们折柳送别时赠的。姜沃此时就捏在手里,正好当成教鞭用,轻轻点在太平面前的空白纸页上。
    “婉儿的诗交了,令月你的呢?”
    今晨,姜沃是先入宫再出长安的。
    入宫除了与帝后拜别外,还得接上太平公主。
    临行时分,太平端端正正给帝后行大礼,保证道:若是姨母要出海或是去西域,她就按照帝后的要求回长安。
    然而才出了大明宫的门,姜沃就觉得太平扯了扯自己的衣袖。
    姜沃低头,对上一双看起来很纯澈的大眼睛。只听太平道:“姨母,有句话是‘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’是吧?”
    姜沃:……好想转头就把这孩子塞回去啊。
    *
    说来这才出长安城,到达第一个名为‘丰安驿舍’的官驿,姜沃就收到了四篇《出长安诗》,四篇《记姜侯代天巡牧文》——四位书令史已经交上了第一份作业。
    虽然姜沃根本没有做硬性要求。
    除此四诗四文外,今年方一十一岁,书令史里最年轻的杨炯同学,反而是最辛勤的,还加写了《题丰安驿舍》诗,而且是两首。
    据说见杨炯如此,王勃也正在加写。
    两人年岁相当,又是同一场诗会出名,在文采上便总是有点较劲。
    姜沃:好,卷起来。
    她对着一摞诗文,转头又正好看到兴奋到不愿意好好吃饭的太平——孩子不听话,多半是作业太少了。
    于是把《出长安诗》的题目,当场布置给婉儿和太平。
    不想吃饭就写诗吧。
    婉儿很快写完交了作业。
    她都坐在一旁看起了书令史们的诗,太平还在战术磨墨——且说太平为了能跟着出门也是很努力了,学了许多自力更生事,媚娘告诉她出门顶多给她带一个乳母帮着照看饮食,其余事都要自己做。
    见太平的墨磨不完了,姜沃就拿着柳条点了点太平面前的白纸。
    太平望着窗外陌生风景,根本不想枯坐屋里,于是道:“姨母,父皇说过,有的人适合写诗文,就像国子监弘文馆的学子。”顿了顿,还指着早早交卷的优等生:“还有婉儿。”
    然后太平还特意站起来身,骄傲的像是只小凤凰,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刚写了十首诗出来:“还有人适合点评诗,譬如姨母和我。”
    “听父皇说,姨母平素很少于诗文上用心,只做每年元宵佳节的应制诗,句律严整合乎官体。”
    “但姨母擅点评拣选诗文。”
    姜沃:谢谢您,陛下,没有直接跟孩子说我的真实水平。
    太平边说已经边溜到了婉儿身边:“姨母,我跟婉儿出去瞧瞧好不好?母后说了出门就是要长见识。”
    姜沃无奈:“去吧。”
    太平和婉儿手拉手出去玩了,姜沃便拿过方才婉儿在看的诗词,开始欣赏初唐三杰加一个杜审言的作品。
    姜沃看到杜审言的诗文,忽然想起杜甫夸自己祖父的一句诗:“吾祖诗冠古”,嗯,怎么说呢,可能是祖宗滤镜吧。
    她将诗文教给崔朝帮忙收起来,她则坐下开始给媚娘写信——否则方才太平磨的一‘缸’墨也太浪费了。
    **
    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”长安城紫宸宫中,帝后亦赞叹道:“好诗。”
    闲话过后,媚娘又特意跟皇帝说起一事:“她此番出行,若是走寻常驿站传递公文信函,只怕有延。我想着动用飞表奏事,陛下觉得如何?”
    寻常的传信之法,媚娘都已经摄政了,自不必跟皇帝再说。
    但这飞表奏事,又不同了。
    这是从前先帝跟皇帝,特有的传信方式——
    贞观年间,先帝亲征高句丽时,有段时间太子是留守定州的,父子一人分别之际,李治落泪道想常往高句丽递奏,欲知父皇起居安康。先帝即准,又因行军途中不定,特创飞表奏事法。
    飞表奏事,以此始之。[1]
    **
    姜沃离开长安的第七日,正是通过飞表奏事,得知了长安城中最新的朝事——
    让姜沃注意的事情只有两件。
    第一件事:天后处置了李义琰,将其贬为郑国渠‘斗门长’。
    何为‘
    斗门长?’专管看河渠淤泥的。此官只有官名,并无实缺,甚至没有品级,可以说是一撸到底了。
    许多朝臣见了天后对李义琰的处置,都心有戚戚焉,寻思,这还不如之前去戍边呢。起码去到边境,还能有个‘刺史’,最差‘县尉’的官职。
    第一件事则引得朝野震动:还在归京途中的‘准尚书左仆射’刘仁轨,听闻东宫属臣李义琰竟贬至‘斗门长’,便当即为此事上书天后。最要命的是,奏疏中有一句‘吕氏禄、产贻祸于汉朝’!
    刘仁轨这句话,岂不是跟郝处俊等人一样,以汉代吕后掌政之事规讽天后?
    天后这一手提拔的非己一脉的宰相,还没回京就闹翻了?那刘仁轨还能当上宰相吗?毕竟诏书虽下,刘仁轨却还没正式到任尚书省。
    朝臣们都在等着,不知天后会如何应对。
    *
    姜沃看到这件事的时候,不由笑了。
    刘仁轨的脾气啊。
    果然没有算错。
    姜沃的思绪回到了她离开长安前的一个下午,她与媚娘对坐半日。
    那时候媚娘其实就定下了李义琰的处置,是想让姜沃离京前,亲眼看着李义琰去郑国渠蹲着的。
    然而姜沃想了想:李义琰或许还有别的用处。
    比如用在刘仁轨身上。
    需知刘仁轨离朝多年坐镇辽东,京中的云波诡谲,他是不太清楚的(主要是他自己年纪大了也没想到还得回来当宰相)。而李义琰从前又有个自己营造出来的好人设,又是东宫属臣……
    于是,李义琰的处置,被压到了一个很微妙的时间段——刘仁轨已经坐船从百济回到了大唐境内,但本人又还没到京城,没有很清楚京中这两月来的各种风云变幻。
    果然,刘仁轨这急脾气加硬脾气,一听天后才摄政不足月,原中书侍郎东宫重要的属官竟然被打发去看沟渠了!
    当即上奏于天后。
    姜沃含笑收起了这封书信,不知刘仁轨到京城后,心情如何?
    **
    尴尬。
    如果非要用一个词形容刘仁轨的心情,那就是尴尬。
    他车马刚到京城,就见到了裴行俭——其实裴行俭这也是冒着风险来的,因朝臣归京,尤其是重臣归京,该先面见帝后才是。
    但裴行俭真不能让刘仁轨就这么去见天后!
    万一当面再说起什么吕氏,可如何好?
    且说前几日,裴行俭看到刘仁轨在路上上的这封奏疏,整个人都差点心梗过去,当场吃了颗保心丹缓了缓。
    于是在刘仁轨回京的第一时间,将这些日子京中发生的事儿告知。
    尤其是姜相病归的内情和李义琰的为人。
    刘仁轨:……
    他不由对裴行俭道:“书信中如何不告诉我?”不过他这也是下意识发问,很快就反应过来。
    这些涉及宫闱的内情,如何能写在书信上!
    更何况,‘东宫猜忌姜相,请命陛下逼姜相离朝,以至姜相吐血’事,只是朝臣间流传的小道消息,从未得到过帝后的官方证实——官方言辞就是姜相风寒起病,因病乞归。
    别说,许多官级达不到,又没有家族靠山的小官小吏,哪怕就在京中,也上过大朝会,有不少还真以为这就是真相呢。
    何况是远在海外的刘仁轨。
    故而这种要命朝事,裴行俭怎么可能在一封信里告诉刘仁轨?那就是标准的‘泄禁中语,’要被流放边疆的。
    能给他写写京中现状,裴行俭都是看在战友情分上。
    但他真没想到刘仁轨这么急。
    裴行俭愁死:你能不能进了京见了我,搞搞清楚状况再上书啊!
    “只盼天后宽宏。”裴行俭只好替前袍泽如此祈祷。
    刘仁轨就带着复杂的情绪进宫面见天后去了。
    见完后,心情更复杂了——
    天后凤仪端正,对他上谏的奏疏不但未恼,反而道:“此奏足见刘相急国之心,忠正无畏。且静而思之,是为龟镜。”天后甚至与刘仁轨坦然道:“必以吕氏败祸为谏。”[2]
    媚娘是真的这样想,她会吸取吕后的经验与……教训。
    若说天后不计较此奏疏,依旧让他做尚书左仆射,刘仁轨还只是心情复杂。
    那么再听到天后的叹息,刘仁轨则感同身受起来。


同类推荐: (ABO)Beta她无所适从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[H]睡错男主后我彻底开摆(NPH)穿成男主白月光(快穿,nph)【海贼王】恋爱哪有一帆风顺(剧情NP)女配她只想上床(快穿)重返十六岁【校园NP】她是耽美文男主的白月光(NP)